[pǐn pái]
品牌 (名詞詞匯)
品牌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pǐn pái,是指消費者對產品及產品系列的認知程度。
廣義的“品牌”是具有經濟價值的無形資產,用抽象化的、特有的、能識別的心智概念來表現其差異性,從而在人們的意識當中占據一定位置的綜合反映。品牌建設具有長期性。
狹義的“品牌”是一種擁有對內對外兩面性的“標準”或“規則”,是通過對理念、行為、視覺、聽覺四方面進行標準化、規則化,使之具備特有性、價值性、長期性、認知性的一種識別系統總稱。這套系統我們也稱之為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體系。
現代營銷學之父科特勒在《市場營銷學》中的定義,品牌是銷售者向購買者長期提供的一組特定的特點、利益和服務。
品牌是給擁有者帶來溢價、產生增值的一種無形的資產,它的載體是用于和其他競爭者的產品或勞務相區分的名稱、術語、象征、記號或者設計及其組合,增值的源泉來自于消費者心智中形成的關于其載體的印象。
品牌承載的更多是一部分人對其產品以及服務的認可,是一種品牌商與顧客購買行為間相互磨合衍生出的產物。
定義
品牌簡單地講是指消費者對產品及產品系列的認知程度。品牌是人們對一個企業及其產品、售后服務、文化價值的一種評價和認知,是一種信任。品牌已是一種商品綜合品質的體現和代表,當人們想到某一品牌的同時總會和時尚、文化、價值聯想到一起,企業在創品牌時不斷地創造時尚,培育文化,隨著企業的做強做大,不斷從低附加值轉向高附加值升級,向產品開發優勢、產品質量優勢、文化創新優勢的高層次轉變。當品牌文化被市場認可并接受后,品牌才產生其市場價值。結合當今商業環境和消費心理學給如今出了新的定義: 人們在接觸商品、服務以及相關宣傳時,通過和心目中已經熟悉的同類商品和服務對比形成的,對商品和服務的識別印象和對比感受。因此,沒有對比就沒有品牌。真正的品牌營銷從品牌調研就開始了。品牌是制造商或經銷商加在商品上的標志。它由名稱、名詞、符號、象征、設計或它們的組合構成。一般包括兩個部分:品牌名稱和品牌標志。
1.一般意義上的定義:品牌是一個名稱、名詞、符號或設計,或者是它們的組合,其目的是識別某個銷售者或某群銷售者的產品或勞務,并使之同競爭對手的產品和勞務區別開來。(市場營銷專家菲利普·科特勒博士)
2.作為品牌戰略開發的定義:品牌是通過以上這些要素及一系列市場活動而表現出來的結果所形成的一種形象認知度,感覺,品質認知,以及通過這些而表現出來的客戶忠誠度,總體來講它屬于一種無形資產,所以這時候品牌是作為一種無形資產出現的。
3.品牌的創建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激情、智慧與信念。品牌的強大取決于品牌領導力,其中,定位(Position)是方向,平衡(Balance )是方略;平衡中蘊含定位,定位使平衡具有力量。這就是IBF品牌之道“平衡力”理論的精義。
4.品牌是企業或品牌主體(包括城市、個人等)一切無形資產總和的全息濃縮,而“這一濃縮”又可以以特定的“符號”來識別;它是主體與客體,主體與社會,企業與消費者相互作用的產物。
5.品牌是用以識別某個銷售者或某群銷售者的產品或服務,并使之與競爭對手的產品或服務區別開來的商業名稱及其標志,通常由文字、標記、符號、圖案和顏色等要素或這些要素的組合構成。
摘要
1.差異化:產品差異化是創建一個產品或服務品牌所必須滿足的第一個條件,公司必須將自己的產品同市場內的其他產品區分開來。
2.關聯性:指產品為潛在顧客提供的可用性程度。消費者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實際看到品牌的存在,品牌才會有意義。
3.認知價值:這是創建一個有價值的品牌的要素。即使企業的產品同市場上的其它產品存在差異,潛在顧客發現別人也在使用這種產品,但如果他們感覺不到產品的價值,就不會去購買這種產品。
起源
“品牌”這個詞來源于古斯堪的那維亞語brandr,意思是“燃燒”,指的是生產者燃燒印章烙印到產品。最古老的通用品牌是在印度,吠陀時期(9000 - 10000年前)被稱為“Chyawanprash”,廣泛應用于印度和許多其他國家,以受人尊敬的哲人Chyawan命名。意大利人是最早在1200年代在紙上使用品牌水印形式。
內涵
品牌最持久的含義和實質是其價值、文化和個性;品牌是一種商業用語,品牌注冊后形成商標,企業即獲得法律保護擁有其專用權;品牌是企業長期努力經營的結果,是企業的無形載體。
為了深刻揭示品牌的含義,還需要從以下六個方面透視。
1.屬性:品牌代表著特定商品的屬性,這是品牌最基本的含義。
2.利益:品牌不僅代表著一系列屬性,而且還體現著某種特定的利益。
3.價值:品牌體現了生產者的某些價值感。
4.文化:品牌還附著特定的文化。
5.個性:品牌也反映一定的個性。
6.用戶:品牌暗示了購買或使用產品的消費者類型。
基于上述六個層次的品牌含義,營銷企業必須決策品牌特性的深度層次。
價值
品牌的價值包括用戶價值和自我價值兩部分。
品牌的功能、質量和價值是品牌的用戶價值要素,即品牌的內在三要素;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和普及度是品牌的自我價值要素,即品牌的外在三要素。
品牌的用戶價值大小取決于內在三要素,品牌的自我價值大小取決于外在三要素。
誤區
社會各界都在談品牌,企業希望把自己的品牌做起來,把品牌做好,國家在政策上也給予了很多支持,媒體也在傳播各種品牌理念。但當前企業的品牌觀念存在很多誤區,很多企業經營者與營銷人員對品牌的認識并不清晰,認為品牌的塑造與建設,只是品牌價值與傳播語的創意,只是推廣活動的進行,造成其塑造品牌的行為模糊、隨意,產生的品牌結果自然也是不如人意。企業沒有建立品牌承諾與履行對照評估的機制。企業所承諾的內容與履行的內容不一致,就會導致企業在品牌塑造與建設過程中的偏差與錯位。市場上各行各業的大品牌,承諾、履行錯位的例子比比皆是。
品牌與商標
商標與品牌是兩個不同領域的概念,極易混淆。在日常工作中,很多人把這兩個術語混用、通用。甚至錯誤地認為標注商標的符號就成為了一個品牌。果真如此的話,那所有在工商局注冊了的商標都可以稱之為品牌了。
事實上,兩者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品牌效益
培養品牌的目的是希望此品牌能變為名牌,于是在產品質量上下工夫,在售后服務上做努力。同時品牌代表企業,企業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必須從產品質量上下工夫,特別名牌產品、名牌企業、于是品牌、特別是知名品牌就代表了一類產品的質量檔次,代表了企業的信譽。
品牌設計
(1)造型美觀,構思新穎。這樣的品牌不僅能夠給人一種美的享受,而且能使顧客產生信任感。
(2)能表現出企業或產品特色。
(3)簡單明顯。品牌所使用的文字、圖案、符號都不應該冗長、繁復,應力求簡潔,給人以集中的印象。
(4)符合傳統文化,為公眾喜聞樂見。設計品牌名稱和標志都特別注意各地區、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心理特征,尊重當地傳統文化,切勿觸犯禁忌,尤其是涉外商品的品牌設計更要注意。
品牌營銷
一提到做品牌的營銷,人們就會想到商場里的促銷場景,各種叫賣、討價還價聲音。但是消費者因消費習慣更加理性,他們對這種促銷的熱情并不太大。所以,品牌的營銷還是應該放在品牌宣傳、完善銷售鏈和人員培訓等方面。
第一.主動宣傳推廣。淡季雖然顧客比較少,但是中國品牌企業一定要主動去做宣傳推廣。不要生意不好就打牌,要開始從坐商轉變為行商,應主動上門推銷和上門服務。最簡單實用的方法就是派發宣傳單頁或者進入小區推廣。
第二.適度降價促銷。我們都知道,很多商家在淡季的時候就會采取降價打折,甚至虧本甩貨,這種方法雖然減輕庫存壓力,暫時增加了現金流量,但會破壞品牌加盟店的品牌形象,影響后續的銷售。在淡季適度的促銷才是可行的,可以考慮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增加一些服務,這樣能在增加短期銷量的同時,不會對已經購買了產品的消費者造成太大的負面影響。
第三.分季轉移市場。淡季除了有時間限制外,還有區域限制,也就是說,在同一時間內,在不同的區域市場,不同的城市地域,淡旺季是不同的,至少程度上是不同的。比如在一線城市出現淡季時,在二三線城市可能根本沒有淡季的跡象,那么就可以在淡季時把目光轉移到這些地方。
第四.打開網絡營銷。我們都知道網絡的作用是無法想象的,通過網絡,無名人士可能一夜間家鳴戶曉,可是很多櫥柜加盟商并沒有很好利用網絡,大多停留在傳統的銷售模式上。淡季的時候更要在網絡上做宣傳,無論是文字宣傳,還是廣告宣傳,一定時間后肯定會達到為人知的效果,而且網上很多工具都是免費的,可以發貼、發博客、發論壇等等,這都是很好的宣傳渠道。
第五.培訓導購人員。提升導購人員的導購水平,改變傳統的導購模式。導購員可從整體櫥柜文化、裝修風格、品牌背景、工程案例、服務承諾、產品個性等方面去介紹產品,決不能只停留在以折扣留客的服務層面。淡季時候,店面客流量相對比較少,因此無論導購、老板,都比較空閑。利用這段時間用來學習上,儲備知識,為旺季的到來做好充分的準備。
第六.淡季宣傳品牌。在淡季進行品牌宣傳,一方面,可以使廣告在很大程度上擺脫銷售目標的困擾,另一方面,淡季的宣傳成本低,品牌宣傳效益比高。另外在附加一些增值服務吸引顧客,比如燈具配送、安裝調試、定期清洗、上門免費維修、免費設計效果圖等。
品牌解讀
品牌,是廣大消費者對一個企業及其產品過硬的產品質量、完善的售后服務、良好的產品形象、美好的文化價值、優秀的管理結果┉等等所形成的一種評價和認知,是企業經營和管理者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甚至幾代人長期辛勤耕耘建立起來的與消費者之間的一種信任......
與品牌緊密聯系的有如下一些概念:
品牌名:品牌中可以讀出的部分——詞語、字母、數字或詞組等的組合
品牌標志:品牌中不可以發聲的部分——包括符號、圖案或明顯的色彩或字體。